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梁洪铭)受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流域持续降雨影响,8月12日至14日,今夏特大洪峰通过泸州航道辖区,水位从8月12日8时8.70米(泸州水位)上涨至14日1时15.35米,陡涨6.65米,为2012年以来最大洪峰。面对特大洪峰,长江泸州航道局广大干部职工未雨绸缪,沉着迎战,筑牢了冲不垮的“铜墙铁壁”。
提早部署防汛工作谋划“早”
水情就是命令。12日上午,该局接到水情预报后,立即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面对持续上涨的洪水,13日13时,该局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全力以赴积极部署防汛工作。该局数字航道监控指挥中心利用数字航道系统水位预测预报模型,对洪峰过境进行了研判;要求局属各船舶班组加强现场航道维护及航标调移,准确操作和应用数字航道及电子航道图,做好相关维护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和辖区航道畅通;随时监测过往船舶动态,及时通过甚高频或手机告知航标情况、水情信息,提供汛期公共服务质量;密切关注近期天气、水位、流量信息以及各支流动态,提早安排,措施到位,确保本次洪峰安全通过。
同时,20艘防汛工作船,200余名职工及由局机关、机关事务中心和退管中心团员青年、青年党员组成的3支应急抢险队为确保洪期航道安全畅通积极准备着。
靠前指挥应急处置措施“稳”
在此次迎战特大洪峰中,长江泸州航道局上下高度重视,处管理人员与一线职工并肩作战,及时处置突发情况。8月13日下午14时30分,正在小中坝水域作业的纳溪航道处“泸道标205”艇发现上游漂来一个长约4米,直径2米的大型钢罐。该处辖区内有两座长江大桥,罐体一旦撞击大桥,后果将不堪设想。副处长王雪峰立即向泸州航道局值班室上报相关情况。值班室要求纳溪航道处千方百计必须将钢罐控制在隆纳公路大桥上游,确保航道安全,并及时通报海事部门。“泸道标205”艇航标员按照值班室要求,克服重重困难,用钢缆将钢罐固定后拖至安全水域固定。据悉,该钢罐装有几百斤柴油,一旦罐体阀门损坏,柴油将污染江水。该处接下来将密切配合海事部门对钢罐进行妥善处置。
航道职工不仅要保障辖区航道安全畅通,还要保证船艇安全和系泊安全。长江泸州航道局榕山航道处位于长江和赤水河下游,洪峰来临,长江和赤水河大量的渣草聚集在该处趸船船首,给趸船系泊带来安全隐患。“每年汛期,我们码头的渣草特别多,多的时候能把趸船抬起来。今年,局里面给我们安装了机械手臂,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强度,提升了清渣的效率,但是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处管理人员轮流值班驻守,全力以赴保证趸船安全。”长江泸州航道局榕山航道处处长代永见说道。
众志成城洪峰虽险航道“畅”
“总局值班室,长江泸州航道局有一座航标漂移至重庆航道局辖区,浮具已被江津航道处捡回,但航标灯漂移至重庆航道局鱼洞信号台附近,申请由总值班室利用数字航道主中心平台探索跨区域调度,充分利用数字航道优势,缩短航标恢复失常时间。”上午9时,长江泸州航道局航道运行处副处长谢辉在微信平台向总局求救。一分钟之内,总局值班室、重庆局值班室迅速响应,利用数字航道监测平台精准定位航标,派出最近的航标艇拾起了这座“灯坚强”。数字航道系统为长江航道在迎战洪峰中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区作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面对洪峰,长江航道一线船员的“三特精神”从来就未退减过。据了解,12日,该局一线船舶班组职工连续工作时间达16小时;13日至14日,当洪峰抵达辖区时,每个一线船舶班组职工单日连续工作均在20小时以上。早上天刚蒙蒙亮,他们出航巡查航道,调整航标、清除渣草、恢复航标;晚上,他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船舶基地,有些同志甚至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特别是烈日当空时,他们依然战斗在在滚烫的甲板上,与酷暑和洪峰顽强地斗争着。
在此次迎战洪峰过程中,该局累计调标90座次,处理一级报警57座次,二级报警29座次,三级报警333座次。